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發展國際論壇釋放無人機監管新信號
來源:韋加教育 發布時間:2018-03-26 點擊次數:
65 次
3月22日,為期兩天的以“開創民航新時代,共享安全和諧天空”為主題的2018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發展國際論壇在北京舉行,一時激起層層漣漪。這不僅僅是一次制造商、運營商、監管部門的“三中全會”,更是全球應對無人機監管窘境下的深入探討。
那么,經過了去年的諸多“黑飛”事件,導致國內管控政策收緊,以“禁飛、限飛代替監管”后,這場論壇會釋放那些新舉措?而且,隨著國外以無人機進行恐怖主義的事件越來越頻繁,無人機屢屢成為恐怖分子的得力助手時,我們又該如何避免被不法分子所利用?由此可見,圍繞行業監管的新規范和空域安全的新挑戰,創建充滿活力的成長空間亦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監督管理要“分級”還要“分類”
那么,伴隨著中國前進的腳步,無人機勢必開啟民航新時代。論壇中,中國民航局副局長李健透露,根據預測,2017-2021年中國行業級無人機市場規模每年都將以30%的速度增長,并大有在通用航空、貨運航空等諸多領域替代現有的有人駕駛航空器的趨勢。
去年,因一系列“黑飛”事件,相關部門痛下監管大棒,建立并實施無人機實名登記,還公布了173個民用運輸機場的凈空保護范圍數據并制定“地理圍欄”和“接口數據規范”行業標準,等等。一時間,禁飛、限飛此起彼伏,讓本就生存艱難的無人機企業吃盡了苦頭。
中國民航局運輸司通航處處長商可佳表示,目前在法律和民航規章方面都沒有專門針對無人機飛行適用的條款,為解決無人機立法問題,去年,由國家空管委牽頭,各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制定了《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暫行條例”)。截止目前,已完成了第一輪意見征集工作。
那么,接下來我國會建立一個怎樣的監管體系呢?
據透露,中國民航局計劃基于最大起飛重量、視距范圍、運行環境、無人機型號和技術、運行區域等進行綜合的風險評估,制定基于運行風險的適航標準和適航管理體系。
同時,該體系將包括風險評估、事中管理、誠信體系、罰則、事前批準五個方面,局方參與程度逐個遞增,對無人機的運行限制逐個遞減,建立系統化、一體化、與運行風險相結合的管理。另外,其管理原則是對無人機實施分級分類管理。
據了解,暫行條例明確,對小型及以上的產品加強監管,對普通群眾最常使用的微型、輕型產品盡量放寬限制,管理兼顧開放。如條例明確,中型、大型無人機應當進行適航管理。微型、輕型、小型無人機投放市場前,應當完成產品認證。銷售除微型無人機以外的民用無人機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公安機關備案,并核實記錄購買單位、個人的相關信息,定期向公安機關報備。
值得注意的是,鑒于我國的空域均為管制類空域,黃慧敏解讀稱,暫行條例對120米以下的特色區域進行了突破,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疏導了正常合理的飛行需求。而且,為了更好更便利的解決無人機生產企業和使用者的飛行需求,目前已在北京、四川、天津、浙江等地開展了試點應用。